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
2022年1月21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视频会议召开。
兰州设主会场,各市州、甘肃矿区、兰州新区设分会场。一年一度的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是回顾总结上一年工作并安排新一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重要会议。 为梦想不舍昼夜,甘肃文化在伟大时代更加璀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阐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甘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责无旁贷的让甘肃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生逢伟大时代,甘肃进入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期。
2021年,编制印发了《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40部规划,全面开启建设“如意甘肃”新征程。敦煌市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对进一步激发敦煌城市活力,提升“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成功举办。庆阳南佐遗址、张家川圪垯川遗址2个重大考古项目入选“考古中国”,是全国入选最多的省份。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彩虹之路》、陇剧《官鹅情歌》、小品《你笑起来真好看》等5部作品入选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话剧《八步沙》于2021年7月在北京天桥剧院成功演出。世界首部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落户甘肃。原创陇剧《大禹治水》创排成功。“如意甘肃·多彩非遗”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系列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2022年,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要让文艺火起来、文化兴起来、文物活起来,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布局文化发展。 用奋斗定义时光,甘肃旅游在逆境重生更加有为 “后疫情时代”这一词汇的出现是带着伤痛的,虽是现在进行时而非完成时,但它必将成为过去时。 困难面前,更需实干。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甘肃旅游步履维艰,文旅铁军毫不畏惧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在披荆斩棘中奋勇前行,在攻坚克难中担当作为,用青春和汗水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崭新业绩。
2021年,“畅游交响丝路·启航如意甘肃”文化旅游推介营销活动成功举办,签订合作协议22份,“杭州—恩施—兰州”“南京—延安—兰州”两条新航线开通运营。启动落实了2021年度旅行社“引客入甘”旅游补贴工作。世行贷款甘肃文旅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旅游信息融合处理与数据权属保护重点实验室落户兰州大学,这是我省首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作为“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重要功能之一的甘肃景区(场馆)分时预约系统,被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确定为首批发展智慧旅游提高适老化程度示范案例。
2021年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甘肃,厅系统280多名党员干部踊跃报名下沉社区,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协调保障38个团队、524名游客顺利返程。疫情之下的旅游行业在艰难中跋涉,在挫折中坚强。全省接待游客2.7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2.4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9.7%和26.6%;旅游市场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73.7%和68.7%。
2022年,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创建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容,推动一批旅游休闲项目落地生根。 用激情书写使命,甘肃文旅在历史节点更加融合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文旅融合发展三年以来,省文旅厅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让“诗”和“远方”浑然一体,奏响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时代进行曲。 2021年,省文旅厅机关选拔任用39名优秀年轻处级干部,占干部总数33.6%;直属事业单位配备处级干部25名;公招本科以上专业人才52名;为45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评定了中高级职称,选拔培养“三区”文化工作者200余人。省文旅系统2人入选省级领军人才,34个单项工作、7名个人获得省部以上表彰奖励。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省文旅厅在理念、职能、产业、市场、监管、服务等方面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凝聚了共识,鼓舞了斗志,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履职尽责,充分发扬“定了就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甘当‘店小二’、痛打‘蒋门神’”的文旅铁军精神,锻造一支具有“一身正气、一肚子学问、一手绝活、一表人才”的文旅铁军队伍,努力以每个人的“精彩一笔”,绘就陇原大地的华彩篇章! (来源:甘肃省文旅厅)
文旅融合
为您提供最优质快速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