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先行第一棒——敦煌市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实施“文化弘扬”工程,把好传承创新“方向盘”。坚持“保护为主、传承发展”的原则,完成阳关、汉长城烽燧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全覆盖”,为产业发展赢得空间。实施悬泉置、玉门关遗址保护利用工程,建设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二期项目,有效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建成甘肃省唯一国家级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项目,推动敦煌彩塑、石粉彩绘、敦煌舞蹈、汉简制作等非遗资源实现区域性整体保护,开展“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和“敦煌文献数字化”工程,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共享。
实施“平台提升”工程,下好文旅融合“先手棋”。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国”字号平台,园区集聚效应、辐射带动效果逐年增强。唯一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户敦煌并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促进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功当选2021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先后与韩国南海郡、瑞典奥摩尔市、白俄罗斯新格鲁德克区、福建德化县、四川剑阁县等19个国内外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创新开展“敦煌文化环球连线”活动,与亚美尼亚、德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城市加强友好交流,有效扩大敦煌“朋友圈”。今年以来,持续放大平台效应,第十三届数字出版博览会首次出京举办即落地敦煌,首届敦煌国际中医药发展论坛、敦煌国际时尚周等大型论坛活动轮番开展、好戏连台,年引进会议论坛展览等340余场,敦煌市荣获“2022年度中国优秀会展城市奖”。
实施“业态丰富”工程,注入市场消费“新动能”。立足品牌资源优势,成功争取引进《乐动敦煌》《千手千眼》在敦煌上演,与《敦煌盛典》《又见敦煌》共同形成为游客提供敦煌文化视觉盛宴的四大剧目,年接待游客110余万人次,演艺数量居全国县级市前列。大力发展研学旅行,组建成立敦煌文化研学季联盟,敦煌研究院莫高学堂被世界研学旅游组织授予合作认证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优秀案例,研学旅游团队、人数占冬春总旅游人数20%以上。莫高里工匠村、敦煌书局等文旅新地标建成投运,培育“敦煌文创”“丝路手信”“九色鹿鸣”等强文化符号IP,开发100多个主题、千余款文创产品走进市场,打造沙州食驿等消费场景,敦煌夜市获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大海道汽车耐力赛等品牌节会赛事百花齐放,敦煌马拉松已实现社会化自主运营,文体旅业态已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实施“品牌宣传”工程,开启对外交流“金钥匙”。全力擦亮“人类敦煌”金色名片,成功举办敦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全球启幕暨敦煌城市品牌标识发布仪式,打造“人类敦煌 心向往之”国际传播矩阵。敦煌莫高国际机场为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二个县级国际机场,甘肃省第一大支线机场,运营航线29条,通达国内26座城市,年内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20万人次。组团赴重庆、长沙、合肥等主要客源地城市开展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敦煌文化进校园”走进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掀起一轮“敦煌热”。今年以来,先后举办第二届西北文旅供应商敦煌洽谈会、“甘新蒙青”四省十二城文化旅游联盟大会、全省研学旅行大会等大型文旅推介活动,邀请全国文旅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网红、词曲作家来敦踩线采风,敦煌文化抖音大赛播放量达11亿次,敦煌网络歌曲征集活动征集400余首歌词作品。积极抢抓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骆驼红绿灯、堵骆驼等网络热点,及时推出万人星空演唱会,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自2013年以来,敦煌旅游接待人数每年以百万人次增长,2023年1—10月已达1657万人次,已大幅超过2019年全年接待量,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超过70%。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一步,敦煌市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以及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学习吸收兄弟省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立足敦煌在全省“文化高地、旅游龙头”的目标定位,坚持“文化兴市,商旅活市”战略,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为抓手,积极主动作为,扎实落实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产品、业态、消费、服务、市场、交流七项任务,全面推动机制、规划、要素、人才四大保障,争取更多政策、更高平台落地敦煌,持续推进敦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确保在验收之际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文/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谢晓军)